近来3天读完了《亮剑》一书。说来奇怪,平时读书无不是强忍困意的煎熬,唯独这本书,里面的情节,人物,仿佛有莫大的吸引力。把我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对李云龙的理解,仅限于电视剧中的那个形象,鲁莽,草率,但却勇敢,敢作敢当,思维已与常人。甚至当我刚读到原著时,我也这么认为,因为电视剧几乎是忠于原文,没有做改动,确是都梁笔下的那个李云龙。
但也是当我读到后来我才发现,电视剧未免有些片面,只塑造了一个能征善战的李云龙,这恐怕不是都梁的本意,也是由于敏感原因,导演无法将都梁笔下的那个李云龙活生生塑造出来。不过在我看来,李云龙这个人物的关键就在于后面的部分,前面的部分塑造了他的英勇,而后面李云龙的改变与他的坚持正是这个人物的灵魂所在。他在成长,却也有他坚持的信条!
当他岳父谈及党内出现错误之时,他严厉的表示反对,因为他认为他跟及的共产党是不可能犯错误的,错在岳父根深蒂固的资产阶级思想。甚至在他的岳父岳母被拉到农村进行改造之时他仍认为这是他们的错误所对应的惩罚。
他信念的动摇是在赵刚死之后,作为搭档十几年的老战友,他相信赵刚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但他还是不明白到底是谁的错,他要去打死害死赵刚的人,被田雨制止,从这里他开始了他的思考,到底是谁的错误,使这些原本无罪的人受到非人的待遇。
当时他已是一军之长,管理着一个军的庞大队伍,而这一个军队却被两派所谓的左系革命派骑在头上,当其中一派要求得到他的支持时,他装病躲进来医院,以此来避开,而新来的副军长马天生确实一个极其“聪明”之人,他在李云龙“养病”之时,选着了其中一方支持,而另一方却得到省军区的支持。两派系随之进入了军事级别的斗争,若不是书中描述,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两个工人组成的团体可以在一座城市中兵戎相见,动辄就是大炮相见,甚至想要夺取军库,拿取大型榴弹炮,而这种榴弹炮的攻击半径几乎是半个城市。
李云龙不敢抵抗,因为一旦抵抗,毫无疑问,下场和赵刚没有区别。李云龙是个聪明人,他一忍再忍,企图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还没等到他想出来,他的一个师部就被革命派占领,军事机密,武器全落入他人之手,他明白只意味着什么,一旦不加以制止,整个城市都将毁于一旦。
李云龙还是那个李云龙,他亮剑了。就如同他在平安城下的那句“开炮!”。他开始下达了命令。这命令也代表这李云龙的灭亡,一颗流星的陨落,一个时代的结束。
最终,李云龙在他家里的阁楼上用那把楚云飞送他的勃朗宁手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赵刚在临终的信中写着死亡也是一种反抗,他是对自己信条的坚持,所不同的是,李云龙坚持的是他的军人尊严!宁死不屈的精神!
原文中对李云龙自杀前用了大量的文笔,无非是为了诠释,李云龙一生戎马,可倾尽一生,也无法想出,到底是谁的错,毛主席不会错,共产党不会错,那可能就是他李云龙的错误吧。